[2023-5-5] 月薪統計調查薪高大比拼 金融發展向好IT轉型拓業務
搜尋一份理想工作,除了地點、工作內容及時間外,薪酬必然是打工仔考慮因素之一。有人力資源顧問表示市場逐步復常,不同工種對人才需求及薪酬均會有所增加,僱主或會考慮提高薪酬以吸納人才。為了解不同行業的最新發展,今期《JobMarket》訪問了不同行業的代表,對人才需求及招聘及薪酬調整的情況。 政府統計處於3月24日公布最新《2022年收入及工時按年統計調查》(《調查》),顯示2022年5月至6月本港僱員的每月工資中位數為港幣一萬九千一百元。個別行業方面,教育及公共行政的每月工資中位數最高,達港幣三萬一千元;其次為金融及保險業,月薪中位數為港幣三萬零五百元;排第三的是電力及燃氣供應,包括污水處理、廢棄物管理及污染防治活動等,薪酬中位數為港幣兩萬九千元。 環球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李漢祥分析,教育界的薪酬待遇不俗,「與同年資的商業或私人公司從業員相比,中小學教師的薪酬較佔優;經歷了三年疫情後,人對健康的關注度更高,也令金融及財富管理等朝陽行業的需求有增無減。」他續指,現時本港只有兩家電力及燃氣供應商,行業發展及人才需求等相對穩定,「而隨着全球對環保意識提高,電力及燃氣行業都需要數據科學家協助分析,人才需求自然也會增加。」 隨着疫情過去、市場逐步復常,他預料不同工種對人才需求增加、薪酬也會有所調整。「除了旅遊業,銀行業、展覽業、酒店及航空業,甚至財富管理等工種均對人才需求增加。」 行業發展持平 人才工種重整 香港為國際金融中心,銀行業及其他相關的行業對人才仍有一定需求。香港銀行業僱員協會副主席鍾逸傑表示,觀乎疫情對銀行業的影響不算大,「的確在疫情期間不少銀行分行需要暫停營業,但從業員仍要處理日常工作,只將一般客戶服務則轉為綫上辦理。」他續指,業界對招聘人數、薪酬及花紅有調整,「以往銀行或會發放半年花紅,但在疫情下花紅或會調整兩至三個月。」 對於《調查》結果顯示金融及保險業月薪中位數為港幣三萬零五百元,鍾逸傑認為此結果與現時市場情況脗合。「櫃位人員、客戶服務或負責處理文件的後勤人員,薪酬約港幣一萬五千元至一萬八千元;不少銀行都有開辦培訓生計畫,為畢業生提供約港幣兩萬元至兩萬九千元的薪酬,有些更可高達港幣三萬至四萬。」他預計未來銀行業的薪酬仍然向好,「銀行業從業員的薪酬不俗,每年仍會按通脹調整仍會加薪百分之三至四。」 隨着社會逐步復常,不少行業也積極招攬人才。鍾逸傑預料,銀行業未來三至五年的招聘需求持平,尤其近年金融科技的發展迅速,人才及職位將有所調整。「惟隨着『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跨境理財通)的推行,不少銀行延長服務時間,這對銀行對客戶服務員及其他相關人才的需求增加。」他續指,每年銀行都會開辦培訓生計畫,以吸引更多畢業生加入銀行業,「規模較小的銀行每年開設數十個訓練名額,大型銀行則有數以百計,還有些在環球貿易廣場及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持牌銀行均需要人才。」 具備不同領域專業佔優 以按行業主類劃分統計每月工資中位數,第五位是資訊及通訊(港幣兩萬五千一百元),香港I.T.人協會理事長李廣宇此數據包含通訊業,若只以資訊科技業計算,薪酬中位數可高達港幣四萬至五萬元。「以一名零工作經驗的畢業生至工作兩年左右,薪酬可達到港幣兩萬元;畢業五年、沒有大學學位的手機程式員,薪酬也可達港幣五萬元。」 李漢祥則指,近年不少行業逐漸轉型,加上電子商貿愈趨發達,市場對程式員的需求增加。「不只香港,深圳也渴求相關人才,據我了解有公司招聘剛畢業的學生工作,薪酬達兩萬二千至兩萬三千元人民幣。」他續指,市場需要具備不同領域專業的資訊人才,「不少行業均採用數碼方式協助拓展業務,資訊科技人員能兼備市場推廣、業務拓展,甚至是財務會計等人才供應少,相關人才在市場上更為吃香。」 李廣宇又謂,資訊科技界別對人才需求即使在疫情期間亦沒有受影響,「以軟件工程師(IT Developer)為例,每家公司需要一套自家程式運作,相比更多職位,軟件工程師等人才比例高達百分之六十,具一定年資的薪酬更高達港幣四萬至五萬元。」他續指,其他具前瞻性的工種如數據分析、網路安全(Network Security)包括網路裝置安全、網路資訊安全、網路軟體安全,以及人工智能科技等則需要較多人才。 十年經驗 換取月薪達十萬 李廣宇續稱,資訊科技從業員每一至兩年便會遇上「挖角潮」,「公司會為挖角的從業員加薪兩至三成,即使是公司內部也會增加百分之五至八的薪酬來留住人才。」他以工作經驗十年或以上、從事零售或金融科技的資訊科技從業員為例,前者薪酬可達港幣五萬元,後者則高達港幣八萬至十萬元。 李漢祥亦表認同,尤其以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從業員具備一定年資及經驗,僱主或會考慮提高百分之二十五薪酬以吸納人才。 相關: 薪酬調查, 金融發展, IT業 原文網址:https://eduplus.hk/dse/career-detail.jsp?article_id=131562
[2023-4-28] 全港首屆「網路安全職業技能大賽」圓滿進行優勝者獲頒國家認定的網路安全專業資格
全港首屆「網絡安全職業技能大賽」的決賽早前圓滿進行,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港專)與香港電腦學會今日舉行頒獎禮,向優勝者頒發獲國家認定的網絡安全專業資格。港專校長陳卓禧表示,比賽結果反映國家認定的專業資格廣受重視和歡迎,將繼續舉辦第二屆及考慮擴大參賽範圍至澳門和其他大灣區城市。 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李振宇及遼寧省朝陽市的于天任在今次比賽中脫穎而出,分別以總分95分及92.5分(100分為滿分)獲頒發按相關規定認定國家工信部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工程師(高級)與公安部重點實驗室網絡安全服務能力評價(高級)證書、港幣2萬元現金獎,以及獲推薦工作機會。 對於今次獲得首兩名的一等獎,李振宇表示:「我本身是一位博士研究生,今次參加『網絡安全職業技能大賽』是希望能多了解香港在網絡安全上的發展情況,而今次的比賽較其他傳統的網安比賽具有更強的企業網安運營維護特點,讓我能更了解香港企業及行業的實際操作,有助我將來到香港開展合作項目。」 同樣獲得一等獎的于天任則認為,今次的「網絡安全職業技能大賽」是一場十分高水平的比賽,各位參賽者的表現都很出色,讓他能學到了很多網絡安全的新技能。「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安全問題愈發重要。我希望能夠為保護網絡安全做出貢獻,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為網絡安全領域作出貢獻。」 頒獎禮上,除了首5名的優勝者獲頒發獲國家認定的網絡安全專業資格及現金獎勵外,監考員亦同時獲頒發師資證明,而其他決賽理論與實操考核成績取得60分及以上的參加者均獲頒發國家工信部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工程師(中級)證書,及信息網絡安全公安部重點實驗室網絡安全服務能力評價(中級)證書。 「網絡安全職業技能大賽」參照香港本地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保障部發布的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員職業技術標準而設定,獲政、商、學界支持,包括香港警務處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香港都會大學科技學院等。大賽目標參加者為從事電訊、互聯網服務、網絡安全等相關行業人士、有意加入網絡安全行業的在職人士、以及大專學生,最終共有77名參賽者通過審核資格進入決賽。 首屆「網絡安全職業技能大賽」獲政、商、學界支持,包括香港警務處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香港IT人協會、資訊科技教育領袖協會、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香港都會大學科技學院、香港珠海學院 原文網址:https://www.hkct.edu.hk/index.php/sc/abouthkct/media-centre/press-release/press-release-20230428
[2022-12-14 香港01] 李廣宇冀助港青向上流 稱年輕人移民當工作假期
近年人才外流問題嚴重,李廣宇稱離港人士或許對香港前景信心不足,很多年輕人剛畢業便選擇移民,但相信他們只是希望出外闖一闖:「佢哋話嘅移民,可能都係當working holiday(工作假期)。」 批高端人才證門檻過高:年薪得百幾萬元咪走晒? 本港創科界人才荒備受關注,李廣宇說,創科界人手非常短缺,未來5年將會有超過5萬個空缺,「啲人係邊度嚟?(政府)要做好啲中長期計劃。」他認為《施政報告》提出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門檻過高,要求申請者年薪達250萬元,反觀澳洲的人才計劃年薪要求只是約100萬元,「(年薪)200幾萬元先歡迎來港,咁百幾萬元個啲去邊?嗰啲咪走晒?」 他指出,現時本港最缺乏是中、低層人員,而非最高端的人才,盼督促政府緊貼民情,推出符合不同界別、階層和企業需要的政策。對於政府推動創科的表現,他說政府傾向科研,但實際上在創科界12萬名從業員中,只有約數千人從事科研,建議政府加強企業應用及科技普及化,例如可在公園增設免費Wi-Fi ,供基層市民及長者上網。 移民或因對前景乏信心 信經濟發展最終回流 李廣宇提到,以往香港曾出現數輪移民潮,相信離港人士對香港前景缺乏信心,政府有需要加快推動經濟發展,重振市民的信心,「如果香港同歐洲、美國比較,前景同行業發展比較好嘅話,相信佢地會願意留低。」他又指,不少年輕人移民只是希望到外國見識,「好多後生仔都係咁,啱啱畢業不如試吓一兩年working holiday啦,佢哋話嘅移民,可能都係當working holiday,去闖吓囉,去試吓囉。」 他認為,移民港人最終會發現香港的美好而回流,「後尾可能佢地發現香港唔洗畀咁多稅,賺幾多攞幾多,生活效率更高,有多啲朋友、夜生活同活動,都希望返嚟。」 曾任科技公司高層 盼助港府數碼轉型 同樣具創科背景的候選人包括商湯科技香港公司總經理尚海龍,以及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兩人來頭不小,李廣宇指自己也曾任職不同的科技公司,部份更是港人耳熟能詳的企業,包括JobsDB 及OpenRice等,「只不過我無講公司名啫」。他提到,最近8年則從事金融科技,在騰訊旗下子公司出任管理層,主力數碼轉型,希望藉過往經驗,監察政府推行創新政策。 從事科技界20多年,李廣宇說,自己由基層做起:「我係一步一腳印、一步步捱出嚟」,明白不同階層和崗位的困難。對於有指年輕一代向上流動困難,李廣宇指很多年輕人只是缺乏方向,「年輕人好多時唔知自己做乜,唔知點做」,相信年輕人在適合的指引下,一步步提升實力,便能改變現狀,「無人話一開始由賺2萬蚊突然之間賺10萬蚊,無呢樣嘢。」倘當選他會要求政府加強企業和學校之間的聯繫,冀為年輕人指引路向。 原文網址: 立法會補選|李廣宇冀助港青向上流 稱年輕人移民當工作假期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846659?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2022-12-12 星島頭條] 立會選委補選系列|工聯會李廣宇︰創科發展要令市民受惠
立法會選委界補選下周日(18日)投票,共6人參選爭奪4個席位,《星島》邀請6人訪問,講述參選理念。工聯會候選人、香港IT人協會理事長李廣宇接受專訪時表示,立法會需要既有創科背景、又懂得企業與社會需求的專業人士,方能有效監督政府施政,促進本港創科發展,他相信自己豐富的工作經歷與工聯會背景有助選情。 今次補選,具創科背景的參選人佔一半,包括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商湯科技香港公司總經理尚海龍,相較二人,李廣宇認為做過各行各業、了解市民需求是自己的獨特優勢。出身基層的李廣宇,考上中大後靠製作網頁,在90年代末賺到「第一個一百萬」,畢業後任職中電近10年,後協助地產、金融等不同行業公司進行數碼轉型。他說,香港要發展創科,政府要打造智慧香港,議會需有業界聲音,強調「既要有專業知識,又要懂得企業、市民的需求」,相信自己豐富的工作經歷能在議會中有所發揮。 不喜歡過往議會亂象 談及本港創科產業,李廣宇指過往的「小政府」戰略令政府不夠主動,未能善用科研成果,相關法例、法規亦缺乏更新,以至於市民無法分享創科發展成果,還因宣傳不足而顧慮重重。人才方面,他認為政府過去鮮見「推廣」創科,「有成功例子先吸引人才入行,吸引到人才入行才有更多成功例子,形成良性循環」。他稱十分欣賞《施政報告》立下「吸引百家創科企業來港」的目標,認為愈多知名企業駐港,對年輕人入行更具吸引力。 李廣宇強調,創科發展最重要的是令市民受惠,而工聯會與市民貼近,希望能自己善用此橋梁,將市民聲音帶入議會。他說父親是工會核心成員,自己童年時便隨同參與地區服務、義工活動,笑稱「七歲開始上工聯會興趣班,淵源好深」。他又說,港英統治下,自己眼見工會艱難為工友爭取權益,成長於這種服務市民的氛圍中,受到父親等工聯會前輩的薰陶,自然也萌生出要貢獻社會的念頭,現時是工聯會權益委員會副主任。 李廣宇去年以「素人」身分參選立法會勞工界選舉,未申報政治聯繫,他指當時「趕唔切」工聯會遴選程序,故僅尋求了香港IT人協會的支持,最後在選舉中不敵工聯會黨友。被問及從政初心,他指不喜歡過往議會亂象,而《國安法》出台後社會秩序恢復,香港進入「由治及興」新階段,相信有志之士在議會中能更好發揮作用,自己便下定決心,冀用專業知識貢獻社會。 立法會補選參選人還包括黃錦輝、黃梓謙、何敬康、陳永光及尚海龍。 來源網址 : 立會選委補選系列工聯會李廣宇創科發展要令市民受惠 | 星島頭條https://www.stheadline.com/society/3176217/
[2022-10-08 香港01] 搶人才|工聯會IT人協會︰五成從業員考慮或將轉工 促於全球搶人
撰文:鄧宇詩 出版:2022-10-08 14:06更新:2022-10-08 14:11 工聯會屬會、香港I.T.人協會,今年8月就香港資訊科技行業人力資源,以電子問券方式調查,今日(8日)公布結果。調查發現,受訪的300名IT從業員中,有五成人考慮或將會轉工。 IT人協會的調查發現,五成受訪者因不滿香港I.T.行業缺乏新機會,以及薪酬待遇低等問題,考慮或將會轉工。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六成受訪者考慮或傾向轉到大灣區發展。同時,四成受訪者目前受僱公司內,負責IT的僱員佔比不足一成,顯示香港企業傾向將IT部門遷移至外地如新加坡,或將相關業務外判予專業公司。 香港IT人協會理事駱佩傑指,業內缺乏新機會,令學生傾向選擇其他科目,造成惡性循環,人才供不應求問題無法解決。他建議大專院校與企業合作,提供長期實習機會,以及畢業生職業配對,讓IT人才在行內持續發展,解決人才不足問題。 香港I.T.人協會理事長李廣宇(中)表示,政府有推出多個創科計劃,惟多數外判給大公司。(鄧宇詩攝) 倡政府內部增聘項目經理及架構師 協會理事長李廣宇表示,政府有推出多個創科發展計劃,惟多數外判予大公司。部份公司會「判上判」予中小企業,變相剝削小型公司。他建議港府設限,以減少多層分包外判。另外,他又建議政府內部增聘項目經理及架構師,讓中小型企業甚至新創公司亦能受惠。 李表示,現時本港大約有11萬人資訊科技業從業員,期望從業員數量,可在5年內增加至22萬,滿足市場需求。除在本地繼續培育人才,協會亦期望港府能協助企業,在全球招聘人才,解決人才供不應求問題。 原文網址: 搶人才|工聯會IT人協會︰五成從業員考慮或將轉工 促於全球搶人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823243?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2022-7-31 大公文匯] 工聯會:六成受訪者用八達通領消費券
【大公報訊】記者李欣穎報道:市民近日陸續收到政府發出的短訊,提醒市民將於8月7日獲發第二階段消費券。政府早前容許市民轉換收取消費券的電子支付平台,工聯會昨日公布調查結果顯示,六成受訪者表示仍然選用八達通領取電子消費券。同時有六成受訪者稱,去年使用完所有消費券後,仍會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電子支付平台。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梁子穎聯同香港I.T.人協會,於今年5月30日至6月15日,透過網上問卷調查,成功訪問608人。 結果顯示,受訪者去年領取消費券時,約61%選擇使用八達通,約29%選擇支付寶香港,9.7%選擇微信支付,0.7選擇Tap&Go「拍住賞」。在選擇八達通的受訪者中,逾三成表示不會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其他支付平台。 第二階段消費券的「轉會」申請期已於7月23日截止。工聯會調查顯示,90.8%受訪者表示不會「轉會」。去年透過支付寶香港收取消費券的受訪者中,5.2%人表示會轉用八達通收取消費券;而去年透過八達通收取消費券的受訪者中,5.1%人表示會轉用支付寶香港收取消費券。 調查結果又顯示,六成受訪者表示,去年使用完所有消費券後,仍會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除八達通以外的電子支付平台。其中選用支付寶香港的受訪者中,36.8%人表示會「頻繁使用」。 倡豁免商戶費用 推動電子支付 香港I.T.人協會理事杭俊彥表示,市民選用支付平台時,會考慮可覆蓋商戶範圍,因此,吸引商戶採納電子支付,與推出消費券同樣重要。由於商戶需就安裝電子支付平台繳付年費、交易手續費等,他建議政府為電子支付平台提供津貼,鼓勵平台豁免商戶手續費,並考慮開放以電子支付平台繳交所有政府賬單和費用,培養市民習慣使用電子支付。
[2021-9-22 晴報] 勞資糾紛|蘋果公司逾80員工稱遭無理解僱 參與體檢後獲贈品被指欺詐
工聯會屬下「香港IT人協會」早前收到逾80名現職或已遭解僱的蘋果公司員工求助,指蘋果公司在去年4月至今年3月期間,以「欺詐」、「損害公司利益」等原因解僱超過200名員工,或被要求申請自願離職,當中7成人年資超過5年,全部員工都不獲任何補償,批評蘋果無理裁員。本報記者已向蘋果公司作出查詢,暫未獲回覆。 其中一名被解僱的員工表示,在蘋果公司任職超過9年,於2016至2018年期間參加公司的體檢計劃,且有公司高層同樣參加,但去年有員工被指透過計劃每年獲得相當於數千元至最多1.5萬元的贈品,屬於欺詐而被解僱,他亦在今年3月被解僱。 他續稱,曾以電郵查詢解僱理由,公司僅回覆稱他涉違反業務行為,但沒有進一步解釋,也有員工曾向人事部查詢可否接受禮券,對方僅表示公司可按行政程序處理。 工聯會質疑蘋果藉裁員彌補疫下虧損 工聯會九龍東總幹事鄧家彪質疑蘋果公司是「借題發揮」,將福利制度漏洞變成對員工的指控,實際上是藉裁員彌補疫情下的業績虧損,要求收回不合理解僱理由,並提供合理賠償。他透露被裁員工有7成人在近期年終評核時獲公司給予良好評級,另外2成多獲中級評級;大部分人月薪超過2萬元,3成人月薪超過5萬元,而被裁員工至今仍有超過3成人失業,最長失業超過1年半。 他指相關員工有到勞工處尋求協助,蘋果公司也有代表出席,但期間只覆述公司的政策,未有向員工作進一步回應,而工聯會上月11日亦曾去信蘋果公司作查詢,但至今仍未回覆,批評蘋果公司態度傲慢、做法不負責任,正協助部分人入稟勞資審裁處追討。
[2015-4-26 今日校園] 新一屆學界打字王誕生
電腦網絡已是現今都市人不能缺少的應用,透過電腦網絡可全天侯無邊界地與其他人交互訊息,加上電子教學逐漸普及,我們除了會話方面要熟練「兩文三語」外,電腦也需要熟練中英文輸入法,才能全面提升學習效率。因此,愈來愈多中學及小學將中文打字列入為校本課程之一,甚至有學校會要求學生透過指定平台來交功課,變相訓練學生中英文打字,同時更會讓學生參與坊間舉辦的打字比賽,務求提升學生打字帶來的學習效益。 由香港I.T.人協會及今日校園聯合主辦,科德教育有限公司、青年學院及卓越培訓發展中心協辦的第五屆全港中小學中文輸入法比賽已於3月14日圓滿結束,是次比賽有近三百位學生參加,成為本港最具規模的打字比賽之一,在三百多位的師生及家長見證下,新一屆學界打字王順利誕生! 事前,參賽學校先行於校內進行初賽,大會亦提供了「網上中英文打字平台」予學校作為學生的練習和校內比賽之用,透過平台學校可自由選擇練習及比賽的文章,以5分鐘為限,然後根據學生初賽表現從而選出最多三位學生於3月14日到達會場進行分組準決賽。
[2015-1-22] [反拉布、促撥款]:促請盡快通過成立創新科技局撥款.
立法會於二零一四年十月份已經通過成立創新及科技局的決議案。但是面對少數立法會議員為反對而反對以拉布拖延,令決議案至今仍未執行,本會感到極度失望及遺憾。創新科技是發展經濟主要推動力之一。香港本身在創新科技上有良好的基礎,成立新局可以更有效推動本地科研及科技發展,創造環境提供青年人創業及向上流機遇,對業界以至香港社會的整體發展十分重要。本會全力支持創新及科技局成立的議題,盼望財務委員會盡快通過成立創新科技局的撥款,不要被拉布影響利港利民的決定。如有任何查詢,敬請致電 23321456与本會秘書處聯絡。岩此奉達,並祝鈞安!二零一五年一月二十二日
[2014-5-10] 母親節唔要打8折 婦女政策要全面
香港工會聯合會婦女事務委員會(工聯婦委)一直關注「婦女就業需要及權益」的議題。多年來積極透過不同渠道,促請政府全面落實男士有薪侍產假政策。工聯婦委主任梁頌恩、服務業總工會副主席禤慧嫻、香港I.T.人協會主席彭兆威、空運貨站職工會副主席葉以勒等出席立法會《2014年僱傭(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會議,發表對修訂條例的意見。對於條例草案終於提交立法會進行二讀,工聯婦委表示歡迎。不過,我們認為政府建議侍產假只有最多3天及五分之四的薪酬,實在非常不足。現時公務員享有5天全薪侍產假,與政府建議的修例內容有頗大落差。對於有關政策未能一視同仁,工聯婦委感到十分遺憾。 工聯婦委認為,3天的侍產假及五分之四的薪酬只是一個開始及法定的最低要求。我們要求政府須在侍產假實施一年後,依照實際情況進行檢討,逐步提升侍產假的日數及薪酬與公務員一致(即5天全薪侍產假),以滿足需要照顧初生子女及伴侶的實際需要。 除了侍產假外,工聯婦委認為本港現時的《僱傭條例》內容遠遠落後於鄰近國家/地區。條例對於家庭友善政策推動不足,亦沒有充分保障女性僱員權益。適逢母親節前夕,我們同時發起請願行動,要求政府借此修訂《僱僱條例》的契機,重新檢視現時脫節的條例內容,提升對女性僱員及其家庭的保障,改善僱員的生活質素,有助提升工作效率及釋放勞動力,有關建議包括: 做好最低工資每年檢討工作及加快標準工時立法程序,並針對《僱傭條例》的連續性合約,俗稱「4.18」的漏洞進行修訂,保障女性僱員免受零散工作剝削。 修訂現行《僱傭條例》,產假薪酬增加至「全薪」; 按國際勞工組織《生育保障公約》建議,延長法定產假周數與國際接軌; 設立「產後工作保障期」至產假後6個月,以確保產後僱員不會被無理解僱,以便調節身體、心理及家庭環境的變化; 修訂有關產前檢查規定,產檢「到診紙」亦可申請有薪假; 儘快訂立標準工時,推行彈性及符合行業實況的工時及補償機制,讓僱員的工作及生活可以雙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