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7-7 點新聞] 專題|智能過路燈成效低遭擱置 智慧城市何去何從?

當局鑒於「延長裝置」使用率不高,經評估後,決定暫時擱置未安裝的裝置。(點新聞記者馮沛賢攝)

香港長者人口持續增加,有研究指至2032香港65歲或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至220萬,2050年將成為全球人口老化程度最高的城市。為建設長者友善社區,運輸署2018年推出「為長者及殘疾人士延長行人閃動綠燈的智能裝置」(簡稱「延長裝置」),延長行人閃動「綠色人像燈」時間,將智能科技與社區設施融合,方便長者或殘疾人士橫過馬路,每個安裝費35萬。計劃推出5年後,當局鑒於「延長裝置」使用率不高,經評估後,決定暫時擱置未安裝的裝置。

據了解,政府在行人紅綠燈柱上加裝「延長裝置」後,當長者或殘疾人士在行人過路處等待過馬路時,用長者八達通卡或殘疾人士個人八達通卡拍卡啓動裝置,便可將隨後的閃動「綠色人像燈」時間延長。裝置屬試行性質,裝置只設在香港21個地點安裝,未有大規模普及應用,地點為長者或殘疾人士較常出行的地點,並且位於非繁忙路口,以免造成交通擠塞。

點新聞記者6月26日到位於屯門大興街近大興商場的斑馬線前了解情況,等候近一小時,卻未有見有市民使用。附近居民李小姐接受訪問時表示,家中亦有長者,平日也會與他們出門,雖然每天都會經過現場,但一直未有留意這個裝置,亦不知道裝置的用途。另一名受訪的鄭先生則指,知道這個裝置的功能,可是自己又不是長者,對他來說基本沒有意義。

大興邨有馬路設有一個「延長裝置」,有受訪市民表示完全不知道其功能。(點新聞記者馮沛賢攝)

屯門大興及山景分區委員會主席徐帆在大興邨服務多年。他接受點新聞記者訪問表示,大興街興盛樓馬路的確有一個「延長裝置」,亦是整個屯門首批加設裝置的地點,大興邨已經有五十多年的歷史,長者社群較多,一個可以延長行人過路的裝置,無疑是有效、有幫助的,政府曾解釋指計劃是先行試驗,未來將陸續安裝,幫助更多有需要人士,無奈現在卻暫停計劃,無疑十分可惜,建議政府應該向社區及NGO團體多了解情況,收集更多意見後再作決定。

香港I.T.人協會理事長李廣宇指出,這款「延長裝置」的設計目的,是希望方便長者及殘障人士,減低他們在使用交通燈時候可能出現的意外,對於長者或者殘疾人士的無障礙設施問題,政府不應以使用率多寡去衡量,以屋苑門口斜路為例,不可能以每一日有多少輪椅使用計算是否拆卸,今次的延長過路時間智能裝置亦同樣。他認為,加裝的「延長裝置」數目應該多個因素,包括當區有多少老人或殘障人士(住宿或工作),以及這些群組的過路習慣等,因應城市及道路使用者需要而決定。

李廣宇表示不應以使用率決定無障礙設施的去留。(點新聞圖片)

對於裝置使用率低問題,運輸署回應事件表示,裝置上附有其用途及用法的簡潔說明,讓持有長者八達通或殘疾人士個人八達通的人士按需要選擇使用,現時每個路口的每天使用量約4至10次不等,強調裝置會繼續供市民使用,署方現階段沒有計劃大規模安裝有關裝置,但會繼續密切留意相關技術的發展,研究及應用便利行人使用過路設施的新設施。

(點新聞記者馮沛賢報道)

原文網址: https://www.dotdotnews.com/s/202307/07/AP64a768ede4b08eeabfe5779b.html

  • Related Posts

    [2025-6-8 TVB]《新聞透視》 – AI搶飯碗?

    轉發廣宇會長早前TVB有關人工智能訪問的節目重溫… 《新聞透視》 – AI搶飯碗? TVB 連結 or… 香港坊間其實有不少學院可以提供相關人工智能的職場培訓,其中就包括了#工聯會進修中心,這間能接觸最多最全面的職人進修機構。政府不單要提供協助予高校作職場前的人才培訓,更應該提供為在職人士 (受影響的最多數) 在面對大型轉型時的有效支援、推廣和協助。任何時間當社會發生大型轉變時,我們都應小心處理,政府也應責無旁貸了解影響及支持民眾,社會才能更加和諧地發展。 還是這一句,大家要求支援,但也要自強,與其擔心被科技取替,不如更好的去學習,去裝備自己,方便迎接未來的挑戰。 工聯會進修中心有關AI之培訓: https://www.hkftustsc.org/info/m8010.html

    [2025-5-15 大公文匯網] 推廣人工智能安全 私隱專員與工聯會代表會面

    大公文匯網報道,個人資料私隱專員(私隱專員)鍾麗玲聯同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私隱專員公署)代表於5月14日應邀與香港工會聯合會(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強, BBS, JP、梁子穎, MH及工聯會代表會面,就私隱專員公署最近發表的《僱員使用生成式AI的指引清單》(《指引》)進行交流討論。 在會面中,私隱專員公署代表闡釋《指引》詳細內容,並樂見工聯會發表的《保障僱員權益與促進負責任AI應用倡議書》(《倡議書》)中,將公署所發布與人工智能(AI)相關的指引視為未來AI規範化要求的前奏。公署亦歡迎《倡議書》呼籲各機構參照公署發布的《人工智能:個人資料保障模範框架》(《模範框架》)以建立AI管治架構,以及參考《指引》制定僱員使用生成式AI的內部AI政策或指引。 私隱專員公署樂意與不同行業合作,協助各界更清楚了解《模範框架》及《指引》的內容。公署會繼續向公眾,包括廣大僱員,推廣相關內容,並會定期審視和更新公署就AI所發出的相關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