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會今日發布「發展新質生產力與勞動轉型」研究報告,指在新技術、新產業及新業態湧現下,前線工人面對的職業風險亦日益複雜多變,建議政府設「中央職業保險補償基金」以及「職業保險」;又建議政府徵收AI活動稅項,除增加財政資源外,亦可用於僱員及企業培訓。
工聯會表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經濟體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認同香港需要透過發展新質生產力以全面提升競爭力,重塑發展新優勢。惟工聯會會長吳秋北提醒,政府推動新質生產力的同時,應重視提升勞動階層的待遇和社會地位。
立法會議員陸頌雄留意到,AI正改變工作方式和職位結構,認為香港需要新的法後框架規範相關使用。工聯會職業訓練及促進就業委員會主任陳鄧源建議,加強對勞工的培訓,聯同企業、大專院校等,利用線上線下的資源,分層分類展開數字技能培訓。
除加強培訓教育外,立法會議員梁子穎亦建議政府設立「中央職業保險補償基金」及「職業保險」。他表示,在新技術、產業和業態不斷湧現下,勞動者面對的職業風險不斷增加,認為政府應有機制保障「平台經濟」等前線工友。
另外,香港I.T.人協會會長李廣宇認為,政府須考慮對AI相關活動徵稅,以應對潛在的社會經濟挑戰。他指出,徵收AI稅可為政府提供額外財政資源,用於支援受AI發展影響的僱員再培訓及社會福利項目。他又建議,政府先設立「AI發展基金」,向部分企業徵收適度費用,用於支持AI人才培養等。
長遠而言,陸頌雄認為政府應積極發展醫藥器械科研、低空經濟和新能源三大新質生產力領域。以低空經濟為例,陸頌雄認為,不應局限於以無人機送外賣的發展,政府應研究如何使用無人機推動基建發展,如大廈外牆維修等。
原文網址: 信報財經新聞 2024-10-09 工聯會促設職業補償基金等 保障受AI影響工友https://www2.hkej.com/instantnews/current/article/3899945/%25E5%25B7%25A5%25E8%2581%25AF%25E6%259C%2583%25E4%25BF%2583%25E8%25A8%25AD%25E8%2581%25B7%25E6%25A5%25AD%25E8%25A3%259C%25E5%2584%259F%25E5%259F%25BA%25E9%2587%2591%25E7%25AD%2589-%25E4%25BF%259D%25E9%259A%259C%25E5%258F%2597AI%25E5%25BD%25B1%25E9%259F%25BF%25E5%25B7%25A5%25E5%258F%258B